中區區域性研究倫理建置中心與CFD合辦「專業、研究、學術領域之倫理議題研討」圓滿成功
本中心與本校研究倫理委員會、教師培育暨發展中心(CFD)於8月31日及9月6日共同舉辦兩場「專業、研究、學術領域之倫理議題研討」。上述活動邀請本校CFD辛幸珍副主任、醫學院李繼源教授、生科院周昌弘講座教授、醫學院林正介院長及臺北醫大學附醫教學副院長陳祖裕副教授五位專家擔任主講人,分別針對(一)研究倫理建置及IRB倫理審查(二)醫學倫理-從實踐中培養(三)科學論文之學術倫理:學術著作違反學術倫理之釋疑(四)中國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這四大主題進行講述。
黃榮村校長致歡迎詞時表示,醫學院承接國科會「中區區域性研究倫理建置計畫」,致力於校內及中區各校推廣學術與研究倫理,對學術研究發展有重要幫助。黃校長強調學術倫理與研究倫理關係密切,校級研究倫理委員會及中區區域性研究倫理中心的功能,便是為了提醒研究者防範於未然,避免違反研究倫理或學術倫理的事件,導致研究者及學術機構聲譽因傷害研究參與者而受損。
林院長於引言時指出,遵守研究倫理是人權價值的體現,也是道德的一環。研究人員也是專業人員,研究自由的價值不該凌駕保護研究參與者的價值,因為研究倫理、IRB審查與學術倫理均屬於專業倫理的範疇。鑑於上述原則,國外各大學校內研究倫理組織不僅執行研究倫理審查,也肩負校內研究倫理政策之推行、溝通與教育工作的重責,因為研究倫理絕不僅是IRB的事情,而是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研習,互相交流才能產生的社會共識。
CFD辛幸珍副主任與北醫大附醫陳祖裕副院長分別於兩場次講述「研究倫理建置及IRB倫理審查」。辛副主任藉由南韓黃禹錫教授的幹細胞研究爭議、高雄醫大葛應欽教授採集索羅門島民血液樣本的爭議、以及2002年Time雜誌報導美國大眾對醫學研究產生信心危機等例,說明研究倫理中心的建置是為了提供一個平衡科學、人權與公共利益的平台,因為惟有學術界建立對保護參與者權益及尊重科學研究者的共識,社會大眾才會對學術研究產生信任。
陳祖裕副院長則指出,雖然誠實、盡責與保護研究參與者的權益和安全是研究倫理經常強調的重點,但是傷害、誤導與不當影響研究參與者等違反研究倫理事件仍時有所聞,這說明了研究者仍需要他人提醒。他並細述研究倫理的審查重點,強調這些重點都是為了提醒研究者切勿讓自己的小試驗造成別人的大問題。
關於專業倫理的議題,醫學系李繼源教授從醫學教育界對醫學倫理教育的反思談起,指出傳授醫學倫理不能只靠言教,還必須靠身教才能培養出利他精神的醫學文化。他指出,對生命尊重與維護病人權利的態度是醫學專業的表現,尊重自主、不傷害、行善及正義這四大醫學倫理原則,必須在醫療實踐中培養,因為成功的醫療文化必然以同理心與利他價值為底蘊,而非只靠科學技術。
生科院周昌弘講座教授以教育部學審會提供之違反學術倫理案例,鉅細靡遺地解釋何謂涉及抄襲、偽造、變造與登載不實等違反學術倫理的情形。周教授語重心長地指出,違反學術倫理不僅不被學術同儕認可,也可能觸法。因此,作為一位負責的研究者,切勿因追求功名而忽略誠實與嚴謹的專業規範。
林院長在活動最後講述「中國醫學大學暨附設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之過去、現在與未來」時指出,由於本校每年執行的研究計畫平均超過600項,加以近年來朝向「強調大學部教育品質的研究型大學」方向發展,因此於今年一月成立校級研究倫理委員會,以提昇整體學術研究的專業素質。此委員會由本校公共衛生學院IRB及附設醫院IRB整編而成,任務除了執行人類研究之倫理審查以保障受試者權益外,也舉辦相關教育訓練課程,推廣研究倫理理念。校級研究倫理委員會第三審查委員會的建置經驗將於中區推廣,協助他校IRB轉型,此外,配合「中區區域性研究倫理中心建置計畫」的執行,目前亦免收審查費用,歡迎各位研究者多加利用。
本次活動為首次將研究倫理、學術倫理與專業倫理結合,與會者均表示,會中的個案分析有助釐清違反學術倫理的關鍵,加深對研究成果背後之社會意涵的瞭解。未來本中心將持續於中區各校、學術研究機構辦理研究倫理相關講習與座談,期待各位共襄盛舉,蒞臨指導。